詩集有聲書
2021年我出了詩集「隱生宙」,實體書與有聲書同步上市。
「隱生宙」這本詩集我選擇的是與讀墨電子書與鏡好聽合作。聽眾透過平台繳費,平台抽成剩餘的利潤給作者。
有聲書大略分為其中幾個製作項目。配音費、錄音室費用、後製費用。
既然本身就是配音員,我便省下了表演費用成本。錄音室和後製則是一筆需要額外抓取的費用,錄製時間愈長費用愈高,因此專業配音員可以很有效地幫助你省下不必要的時間。預算許可時作者自己要錄也是可以,但要注意的是許多創作者本身並表演基礎,在聲音沒有受過訓練的狀況下,親手搞砸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常有所聞。更別說文字閱讀語感和平時說話語感天差地遠,不擅長立即轉換媒介的話反而會讓自己的作品更難入口。聲音透過麥克風,說也簡單,但也不如想像那麼容易。若是不熟悉自己的聲音、說話方式、慣用語調、腔調,都會影響品質。既然有聲書要販賣,就必須包裝成商品才有機會在市場取得成功。舉個例子,作者若沒有設計專業,通常也不會親自設計自己的封面。而信賴專業,我認為就是創作者要先能理解的事。
因應作品類型和風格不同,也需要有適合的聲音搭配。各大錄音室通常都有自己習慣配合的配音員demo,可以直接與錄音室聯絡索取。以我所屬的偉憶錄音室為例,常備的demo就超過兩百個,不同的聲音與文字搭配,會深深影響書籍的風格走向,這些細節最好都跟錄音室反覆地確認、測試,專業的錄音室會有聲音導演協助你專案管理,幫助你明瞭有聲作品該注意的細節。有機會另文記錄製作過程時該注意的事項,以及聲音後製到上架的過程。
目前的平台有各自的獨家版權,市場百花齊放是好事,但對聽者來說總是不方便。可以想見在不久的未來將會有波浪式變革,有聲書市場漸漸整合,大平台會擁有絕大多數的商業書籍版權及獨家。而小型平台由於取得版權愈來愈困難,可能得從獨立的方向,例如較沒有資源的本土作者,或是考慮無版權的方向做出市場區隔。
我認為作者暫時不需考慮平台選邊站的問題(因為不見得是最佳選擇)。可以先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作品在這波有聲浪潮取得先機,存活下來。